诺骨任危库龙R遭比特币财多米牌效头M铁卢机的遇滑一应场信
说实话,看到MicroStrategy(MSTR)这个数字资产界的"风向标"突然陷入困境,作为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观察者,我内心不禁泛起一阵唏嘘。8月份MSTR股价暴跌17%就像一记重拳,将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"比特币财库"模式推到了风口浪尖。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MSTR还意气风发地展示着它的"财库模式"蓝图。谁能想到,短短一年光景,这家公司就不得不食言而肥。最初说要发行优先股融资,结果只筹到4700万美元这个看起来像是零头的数字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他们随后就重启了普通股发行计划——这简直是赤裸裸地打了自己"限制稀释"承诺的脸。 我注意到,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在华尔街眼中无异于商业信誉的自杀。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基金经理私下抱怨的:"这就好比你跟女朋友承诺不再买游戏装备,结果第二天就被发现steam账户里多了十几个新游戏。"信任一旦破碎,想要重建谈何容易? MSTR开创的这套玩法确实够大胆:发债买币→股价溢价→继续发债买币...形成了一个漂亮的资金闭环。在2020年那个比特币狂热的年代,这种模式确实让不少企业眼红。据统计,全球已经有100多家公司跟风,把1080亿美元(相当于比特币总流通量的4.7%)都装进了企业财库。 但问题在于,这套看似完美的逻辑有个致命弱点——它完全建立在市场持续给予溢价的基础上。就像现在,MSTR的mNAV(比特币持仓倍数)已经从巅峰时期的3.4倍跌到了1.57倍,而且还是在比特币价格相对坚挺的情况下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市场开始对这个模式本身产生了根本性的质疑。 说实话,MSTR现在面临的困境不只是自家的问题。整个比特币财库行业的泡沫都在被逐步挤出。根据Capriole的数据,近1/3持有比特币的上市公司股票已经跌破了储备价值。特别是那些小公司,既没法像MSTR这样大规模融资,又要承受高额的债券利息,处境更加艰难。 更要命的是,比特币现货ETF的出现给了投资者更"清爽"的选择。想投资比特币?直接买ETF就行了,何必去碰那些带着公司治理风险、杠杆风险和稀释风险的财库股票呢?这就像在超市买菜,既然有包装好的净菜,谁还愿意去批发市场自己砍价? 说实话,我一直在想,MSTR的这场危机更像是对整个数字资产行业的一次压力测试。美国大学Hilary Allen教授说得很直接:"比特币背后什么都没有"。这话虽然刺耳,但确实点出了问题的核心——当市场情绪退潮,那些把公司未来全押在比特币上的企业,又该如何自处? 作为一名观察者,我既为MSTR捏把汗,又隐隐期待着他们能找到破局之道。毕竟,在加密货币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,每一次危机都可能孕育着新的机会。但无论如何,这场危机都在提醒我们: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,在拥抱数字资产的同时,都必须保持足够的理性和风险意识。信任崩塌:融资策略的180度大转弯
财库模式的生死存亡
多重挑战下的生存危机
写在最后:一场迟早要来的压力测试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DeFi界重磅炸弹:Synthetix V3协议将如何重塑衍生品市场格局?
- 深度揭秘:5个不容错过的区块链前沿动态
- Ordinals生态:当艺术与投机擦出火花
- 从华尔街到区块链:一位金融科技女强人的资产数字化革命
- Filecoin未来走势分析:寒冬中的存储明珠何时闪耀?
- RWA不是泡沫,而是金融创新的必然方向
- 市场即将变天?10月13日师爷陈最新解读:这个位置很关键
- FTX审判在即:SBF案陪审团遴选或将闪电完成
- MakerDAO的未来抉择:Cosmos还是Solana?一场意料之外的转折
- 津巴布韦货币改革新举措:数字黄金代币正式成为法定支付手段
- 比特币ETF的终极之战:SEC的拖延战术还能玩多久?
- 以太坊开发者为何对Devnet-10持观望态度?
- 金融巨头摩根大通迈入区块链新时代:存款代币或将重塑支付格局
- 11月这场钙产业盛会将再掀行业风暴!8000平展区+15000专业观众等你来
- Web3时代来了!普通人如何在数字浪潮中淘金
- 比特币跌破2.7万美元:是危机还是机遇?
- 比特币触底反弹:牛市要回来了吗?
- Web3革命:当协议开始赚钱,互联网迎来第二次生命
- Shibarium交易量飙升背后:为何SHIB市值却暴跌?
- USDR稳定币遭遇滑铁卢:一场意料之外的价值崩盘
- 搜索
-